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啡资迅 >> 抗住价格“寒冬” 临沧咖啡绘就产业图
详细内容

抗住价格“寒冬” 临沧咖啡绘就产业图


目前咖啡企业更专注于基地培育。
  于云南而言,咖啡是一个芳香而又尴尬的话题。当云南咖啡通过出口原料或借助星巴克、雀巢、麦斯威尔香飘全球的时候,却不得不说,种了百年的云南咖啡依然没有叫响自己的品牌。
  于咖农而言,咖啡是一个充满希望与阵痛的产业。当人们还在回味2011年40元/公斤咖啡收购价的时候,却无法回避每公斤不足15元的收购价给这个丰收的季节抹上了太多的阴影。
  然而近日,当记者走进云南咖啡新兴产区临沧实地采访时却发现,这些不确定因素并未给当地咖啡产业太多的打击,在这个价格“寒冬”中,当地咖啡产业依旧如火如荼。
  日进千金的小镇咖啡店
  在临沧有一个叫做幸福镇的地方,镇上有家咖啡店名为“幸福咖啡吧”。不大的店面被简单隔离开来,5套普通的桌椅陈列在不同的隔断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按照传统的眼光,这里没有所谓的消费环境,缺少特有的消费人群,然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一家咖啡店,每天营业额却在1000元以上。
  “一开始我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虽然店里也卖其他的茶水饮料,但80%以上的人都是专门来喝咖啡的。”店主罗成文说,镇里这两年种的咖啡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咖啡是什么味道,所以咖啡店一营业就很受欢迎,现在每天都有四五十人进店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罗成文的“幸福咖啡吧”消费在当地并不算低,包括速溶咖啡在内,每杯的价格在10—20元之间,“我们现在每天营业到凌晨2点,有时候5张桌子都会坐满人。”罗成文告诉记者,他家里的11亩地也全部种了咖啡,虽然今年市场低迷,他却依然看好。
  对咖啡充满期待的不止罗成文一人。在幸福镇慢蔗村,江志荣家里4亩多的地里没有继续种植甘蔗,全部种上了咖啡,“种甘蔗一亩地平均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种咖啡每亩的收入在2000元以上,劳动强度也没那么大。”江志荣说,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些咖啡,少的只有几分地,多的有20多亩。
  产业化发展给村民带来致富希望
  当然,临沧咖啡种植集中的区域远不止幸福镇一个乡镇。统计数字显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临沧目前已完成咖啡种植面积近50万亩,带动20多万农民发展咖啡产业。
  距离临沧市区1个小时车程的马台乡,川流不息的澜沧江重复着往日的喧嚣。江水两侧,2011年种下的咖啡树已有2年多时间,高半米左右的咖啡树有的已经开始挂果。
  忙来村位于澜沧江畔,站在村口即可看到远处的江水和岸边的咖啡梯田。如同“忙来村”这个村名一样,李忠和夫妇日复一日的忙碌着,却没能建起理想中的新房子,过上富足的生活。至今,一家4口依然居住在用石棉瓦搭起来的3间房屋里,虽然家具齐全,但在旁边小洋楼的衬托下显得有些寒酸。
  “不敢想盖房子的事了,前段时间女儿生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借了2万多元的债,现在全部的希望都在咖啡上了。”李忠和的妻子魏大仙告诉记者,家里有2个孩子,都在读书,一家人的收入主要来自土地和打工,因为村子相对偏远,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过1万多元。
  魏大仙所说的希望始于2011年,那一年,通过土地流转,他们将家里的7亩多地流转给了当地的临沧凌丰咖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凌丰咖啡),种上咖啡自己来管理。“一亩地可以产出1吨多鲜豆,公司承诺最低收购价是每吨鲜豆2000元,这比以前种玉米每亩六七百元的收入高多了。”魏大仙说,她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盼着咖啡早点可以采收,好卖了钱还债。
  将建立可追溯体系
  “不是说所有的咖啡种植户都住着小洋楼,开着小轿车,像李忠和夫妇这样的咖啡种植户还有很多,这也是我们愿意给他们承诺最低收购价的原因之一。”凌丰咖啡董事长杨志奇坦言,“按照目前咖啡米不足15元/公斤的市场行情,每吨鲜果2000元来收购公司实际上是亏损的,好在今年刚挂果,这种损失会相对小些。”
  凌丰咖啡和临沧后谷咖啡有限责任公司是临沧2家主要的咖啡龙头企业,所不同的是,目前凌丰咖啡更专注于基地培育,已与临沧全市辖区内7个县区46个乡镇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每个乡镇建立了建设指挥部,并计划引进世界最大优质咖啡生产国哥伦比亚的咖啡加工技术和设备,以确保咖啡生产质量。
  “2018年之前我们依然只能以出口咖啡豆为主,2018年后,将是树立我们自己品牌的时候。”杨志奇对当前的咖啡行情并不担心,他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全面建立原料的可追溯体系,实现产品与产地的对接追溯。
  杨志奇介绍,公司将以100—200亩为基本单元、对海拔高差50—100米的区域进行追溯。通过在出厂的咖啡豆上建立二维码识别系统,录入种植地点、种植海拔、经纬度、种植品种、种植时间、咖啡树龄、施肥种类、农药种类、采摘时间、脱皮时间、脱胶方式、浸泡时间、干燥方式等相关信息,从而建立从种子到杯子、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
  “这将是国内咖啡行业的首个追溯体系。”杨志奇说。记者殷雷报道
  声音>>>>
  科技部咖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黄家雄:
  云南应建立咖啡产业保险基金会
  “中国将优质小粒种咖啡出口到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又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进口价廉质劣的中粒种咖啡,主要用于加工生产速溶粉或拼配咖啡,这对于云南乃至中国而言都是无法回避的尴尬。”科技部咖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省咖啡行业协会副会长黄家雄如是说道。
  与此同时,国内咖啡豆的消费量却在不断增长,由2006年的25996.49吨增长到2012年的87311吨,相当于2006年的3.36倍,年均消费咖啡豆达45106.39吨,咖啡豆年均消费增长达25.71%。
  在对比了2000—2010年哥伦比亚与中国咖啡的价格后,黄家雄发现,品质相近的中国咖啡豆平均价格比哥伦比亚低了313.24美元/吨。“除国际品牌形象和信誉等因素外,中国咖啡在初加工技术环节存在严重质量技术问题。”黄家雄说,鲜果采摘质量差、缺乏青果分离技术设备、缺乏机械脱胶技术设备、缺乏机械干燥技术设备等因素影响了国内咖啡豆的整体品质。
  “中国咖啡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1.12%,而云南省2012年咖啡产量达91784.00吨,占全国的99.05%。”黄家雄说,作为咖啡大省,云南除建立咖啡收购保护价制度,推广新技术提高咖啡品质外,还应借鉴哥伦比亚经验,率先在全国建立咖啡产业保险基金会,在丰收年从经营利润中提取5%—10%的比率作为风险基金,以补贴低产年和低价年或用于改善基础条件。此外,还应建立咖啡产业技术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建立从种子到杯子、田间到餐桌的咖啡技术支撑体系,为咖啡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撑。记者殷雷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 电话直呼

    • 13484040243
    • 13588702584
    • 0571-86923891
    • 客服 :
    • 客服 :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