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啡资迅 >> 剪一段夜景与左岸咖啡
详细内容

剪一段夜景与左岸咖啡


1922年出生于法国小镇瓦讷。阿伦·雷乃作为左岸派电影代表人物,其最广为人知的是早期以记忆与创伤为题材的作品,代表作包括《夜与雾》(1955年)、《广岛之恋》(1959年)和《去年在马里昂巴》(1961年)等。2014年3月1日,这位电影大师去世,享年91岁。

我从没见过雷乃。所以至今他对我一直是跳动的光影。大致算来我看过《广岛之恋》、《天命》、《穆里埃尔》、《我的美国舅舅》、《人人都唱那首歌》等。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看的。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法国上学时,摄影老师和剪接老师都是雷乃的人,摄影老师叫CharlieVan Damme,因为正与一位师姐恋爱而非常激情。他重点讲的是他在那时候与雷乃合作的几个作品,比如1986年的《情节剧》。我记得讲授的重点比如有:背景光线作为主要光源对人物的影响、人物局部补光的简化、反打只调整一盏灯是否成立、暗色衣服是否需要光线强调、 演员面部的差别是否需要不同照明等等。

那位剪接老师的名字,我忘了(老年痴呆?),他看见我们总在剪自己的短片,不大满意,向学校提了要求,征求了雷乃的意见,复制了雷乃的一场戏让我们每个人剪出一个自己的版本。当时此片尚未上映,所以我们无法参考“标准答案”,当时一般剪16毫米,这次是35毫米的。我记得剪的是一场四个人对白的夜景,景物是在摄影棚内搭建的,男主角是Pierre Arditi,女主角是Sabine Azema。 拍摄有三个方向,大体尊重一条轴线,没有美国电影式的逐渐聚焦或尝试动作构建,引领的是对白,但留白也很多,喊“开始”之前和喊“停”之后演员的状态与正常有很大不同。同学们大体还是按照某种“调情”的可能性在构建,或者试图以情感推进为剪接方向,只有一位尝试把整场对话剪成“哲学”的,效果惊人,也最搞笑。我找到一个Sabine在导演喊停之后非常松弛的一个笑容,那笑容似乎与整场戏无关。我大体按照多数同学的“调情”路线剪接,最后给了女主角貌似无关的延长的笑容,带同期声的,作为场面的终结。老师批评了我,说不应该建立剪接者与一个表演者的特殊情感关系。

说到情感关系,我最喜欢的雷乃作品是《穆里埃尔》,尤其是家庭前厅的几场戏,但年代久远,实在记忆不确,留待来日再补课。这两年因教学和各种影展选片工作的影响,我对短片的兴趣越来越大,重新看了很多,包括雷乃的《夜与雾》、《全世界所有的记忆》等。这部分感想,别的文章再写吧。

最后是小资旅游广告植入:所谓左岸,高级知识分子区在大学区域的下游,大约是圣日耳曼大街中段对面那几条垂直于塞纳河的街,主要是六区的范围,到了七区就是更资本主义的地界了,大学主要在五区。六区向南延伸到十四区的某几家咖啡馆是左岸知识分子写作的地方。

现在旅游手册中标注出来的六区核心地段咖啡馆,其实都是他们写作之余出来见人的地方。我个人几次被约到那里见面,对方都是上世纪30年代甚至之前出生的老同志,如与波伏娃同居过的《现代文学》的编辑、六七十年代在北京住过15年的老共产主义战士(此法国老人现在唯一的乐趣是阅读《炎黄春秋》)、上世纪20年代开始拍实验电影的人、情境主义的核心人员。那里确实是他们的地界。这些咖啡馆,如果小资真去旅游,对当地老年人要礼貌一点。

如果想要知道60年前他们写作的咖啡馆,自己熬熬年头吧,像我这样疑似老年痴呆的,才知道这么多。而且没必要浪漫化,他们多数在家里写作。

此文为纪念从未谋面的前辈雷乃先生。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 电话直呼

    • 13484040243
    • 13588702584
    • 0571-86923891
    • 客服 :
    • 客服 :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