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啡资迅 >> 上海人的咖啡
详细内容

上海人的咖啡


   在上海喝着咖啡,咖啡提供的味觉和水汽,仿佛瞬间可以让一个中国人以西方的趣味,去接近和感受周围世界,与那里的人情物景默契。在梧桐绿影的摇曳下,在昏黄暗哑的洋楼里,那样的瞬间被拉长,绵延下去。

  上海绝不会是一座茶的城市,也不会是啤酒或二锅头的,她是一座咖啡的城市。几年前我在澳洲,跟一个熟识的开咖啡馆的意大利人说,去上海开吧,那里的咖啡能卖这儿四倍价钱。那人疑惑:上海人真就这么爱咖啡?

  我想,真像欧洲人那样,将喝咖啡纳入日常饮食习惯,不喝就会觉得浑身毛孔堵塞的,似乎还不构成人口主流。一次香港有朋友来,慕名上海的咖啡馆,我们坐了出租车转悠,上午十一点多的光景,除了“星巴克”,那几家小有名气的咖啡馆前竟然全都给我们吃了闭门羹。

  上海人或许将喝咖啡看作中产阶级生活的象征,咖啡比西式大餐、别墅和汽车来得平民化,更容易接近。恋爱约会的年轻人,要喝起咖啡,才能从彼此的目光里,找到共同理想的密码,一起去想象未来。

  我的一个朋友对咖啡很有讲究,他有研磨咖啡豆的机器,煮咖啡的壶,用在美国的侄女给他捎来的巴西咖啡豆。他当然不泡咖啡馆,也不常喝咖啡,但喝起来就非得讲究。他的要求说出来也简单,一定得香。他喝咖啡,要的是香气一薰,灵魂出窍。因为浓香的咖啡冲进喉头的一刻,种种不现实的,就都成了现实。

  有一天在上海铜仁路上的“美侬”歇脚。邻座有个中年人在说咖啡。什么多一点,什么少一点,哪里的时间再长一点……我搞不清楚。只记得最后他说,就差那么一点点儿,咖啡的味道就都不一样了,不信你回去试试。关于咖啡,上海人有“矫情”的一面。喝咖啡是件小事,但小中见大,气质问题却马虎不得。

  沪语里用“吃”来说“喝”。要解释上海的氛围,似乎也很难绕过“吃咖啡”这种细节。况且,绕过咖啡,哪里来的情调。咖啡、情调和上海,被牵连到一起已不是一朝一日。情调这两个字,二十年前还是朴素的年代,在这座城市里已想遮也遮不住,到现在就泛滥成灾了。

  上海人的情调是什么?那年老父出国,在外玩累了就带他进一家咖啡馆小坐,那是间敞亮而又装饰朴实的地方。老父说这么亮,哪里有情调,没有情调的咖啡馆算什么咖啡馆。

  情调是委婉的东西,不能直接,不能亮堂,得有那么点端起的架子,又暧昧着。情调是必须有些做作的,所以关系到光线、声音和气味,而咖啡,为这种精神提供了可能。

  被“喝家”嗤之以鼻的雀巢咖啡,在上海也照样红极一时。雀巢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的金贵商品,是生活水准的坐标。

  那时我家架上的那瓶雀巢是用来待客的,有一阵子,瓶里的咖啡下降过快,老父问,最近女同学来过不少呀?对,作为一个新上海人,我怎么能免俗,有人来总得讲究点气氛。

  上海人爱煞咖啡,或有那么几个是真讲究的,但多数只是为了不失虚拟的身份,渐渐喝惯了那味道。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雀巢咖啡待客可以提高身价,而“星巴克”这种美式咖啡生意红火,上海人坐在连锁店里竟也觉得有情调。

  咖啡在上海被狠狠地浪漫化了,就像上海自身,在外部也日益被浪漫化。作为一个上海人,咖啡对我意味了什么?小时候上街,在四川北路上,食品店将用过一回的咖啡渣堆在脸盆里,放在店门口,插上牌子便宜出售。在物质不富裕的时代,咖啡却香飘满街。后来住国外,一天几杯咖啡,就像我们机关里泡茶,咖啡是市井中最便宜不过的东西,用来提提神,仅此而已。回到上海,咖啡便有了无数附加的价值。或许,上海人的咖啡,从来就不那么简单。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 电话直呼

    • 13484040243
    • 13588702584
    • 0571-86923891
    • 客服 :
    • 客服 :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