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啡资迅 >> 2500块开家很多人的咖啡馆
详细内容

2500块开家很多人的咖啡馆


   众筹在国内渐渐变得流行。简单来说,这种模式就是凑齐很多人的钱,来做一件事,比如开公司,做餐馆,比如近年在北京、南京、杭州、无锡等地都出现的“很多人咖啡馆”。苏咖,是苏州第一家以众筹形式创立的咖啡馆,在这里,有48个股东,50个实质性老板,他们会告诉你,不要盈利是不现实的,但梦想比盈利更重要。

  创富志

  本期Boss档案

  姓名:孟起等50人
  性别:26男,24女
  年龄:70、80、90后都有,80后为主
  籍贯:苏州以及外地
  创龄:一年
  企业:苏州很多人咖啡馆
  主营业务:意式咖啡、点心、鸡尾酒
  创业感言:这是一个梦想的聚集地

  聚集50个文青
  一起开家很多人的咖啡馆

  苏咖的wifi密码是20120914——孟起在豆瓣上发起成立苏咖的帖子。
  在那之前,他一直在等人做这件事情。当时,北京文青蚊二妞发起的很多人咖啡馆已成立一年,长沙、武汉、西安、合肥、厦门、南京、成都等许多城市要么在蠢蠢欲动,要么已经雨后春笋般冒出了类似的萌芽。而苏州,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
  “我等着苏州有人发帖,就去入股”,当然他没有等到。自我感觉不是很自信的孟起,有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觉悟,用新诗的形式在豆瓣写下一篇千把字的帖子,帖子发出后迅速得到了响应。当月底,他就召集申请者举行了第一次线下会议。
  王小欢是第一批参会者之一。此前,他从未与孟起见过面,对他一无所知。但是这个1991年出生的男孩子认为,当有人在豆瓣上发出这样的帖子,你不应该怀疑他的初衷。并且,文艺细胞泛滥的他确实被那篇帖子感动坏了。
  据他回忆,第一次会议来了近二十个人,“发生了很多搞笑的事情”。王小欢记得有个光头大叔,做工程的,以为是个投资项目,结果听一群小年轻七嘴八舌了半天,恍然大悟地走掉了;还有一个曾在昆山开咖啡馆的,专程开车过来,要求加盟,但张嘴就要回报率。
  对孟起来说,这次会议的效果虽然不理想,但也不是毫无收获。其一,他看到了很多人的热情,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给了咖啡馆诞生的基础,事实上,其中6个人走到了最后;其二,他看到了很多人盲目的热情,这让他意识到股东筛选是多么重要。孟起不想做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咖啡馆,“是一个梦想聚集地,是大家可以认识朋友、发挥自己的地方。”
  初次会议剩下来的人拟定了一份申请表,要求申请者如实填写职业、地域、申请意图等,在豆瓣上进行再次招募。“纯投资的不要,学生股不要,有其他非正当目的的不要”,他们最终从200多名申请者中筛选出了50人,因有几人合资入股,显名股东48位。以2500元/股计,1股起认筹,每人最多10股,最终股权认筹数量200多股,合计人民币55万元。
  将人数限制在48个,一是考虑到苏州本身城市不大,二是为了避免一些隐性的冲突。在筹备苏咖之前,孟起曾在南京“很多人”入过股,但发现“100多人,只筹了30多万,入股资金低,人数多,导致每个人的积极性都不高”。而孟起希望每个股东都能参与到咖啡馆的建设中来。
  2013年4月,经过近半年准备后的苏咖试营业,同年8月正式开业。

  明晰体制加脉脉温情
  每一样东西都是我们的孩子

  在苏咖一楼的墙壁上,嵌着一个格子木橱,放满了杯子,颜色各异,形态各异,其中甚至有一把葫芦。这些杯子是股东们各自的名片。据介绍,这些股东中,有70后3人,80后38人,90后9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公司职员、私营业主、律师、设计师、会计……
  事实上,除了这些杯子,苏咖的一桌一椅一张明信片都与股东们有关,或者亲自挑选,或者亲自设计,或者就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就拿着不专业的图纸,交给不专业的装修师,然后就把一大间什么都没有的原工厂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王小欢回忆起苏咖筹备时候的故事,觉得既好笑又得意。
  他告诉记者,苏咖聚集了很多年轻有才华的人,大家依靠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资源,共同打造了这家店。比如,有人懂咖啡,就由他们来培训外聘的店长和店员;有人懂设计,店面设计的重任就交给他;有人爱好摄影,墙上的装饰画就省了,各种美妙的照片会不断自动更新……
  如何让每个人最大地发挥能动性,同时保证一个几十人的团队不会乱掉?那就是在明晰的管理体制基础上,注入脉脉温情。“让专人做专事”,这是苏咖的行事原则。
  在苏咖,运营与管理是分开的。日常经营交由店长和店员打理,股东们票选出5人董事会,分成运营、行政、财务、营销和内联5个组,分管相应的事务; 在董事会下设有职能小组,除财务、法务等固定外,职能小组通常按需设立,比如选址组、设计组、装修组、宣传组等,人员也按需组织。
  为了经营顺利,在苏咖的招股说明书“共识原则”一条里,明确写道“自咖啡馆正式营业起两年时间,咖啡馆运营中所产生的利润将全部作为咖啡馆运营的流动资金(预备应急资金),全部股东这两年内不参与利润分红”。此外,所有股东入股时一致同意,两年内不撤资。
  孟起坦言,起步不容易,最初很多顾客就是股东,后来才开始慢慢好转。不过由于苏咖的风格偏日系,简约明快,吸引的多是28岁以上的消费者,一些小年轻反而不感冒,因此经营近一年,咖啡馆仍处于微亏损的状态。为此,他们一方面不断琢磨提升咖啡与饮品的品质,同时通过出租场地、联合举办电影会、英语角、爱心义卖等活动,来吸引顾客和提升人气。“如果生意不好,股东们就自己掏钱买咖啡,齐心协力将营收业绩提上去。”

  众筹的基础是信任
  梦想是苏咖坚定的理由

  日前,有消息传出,杭州的很多人咖啡馆聚咖啡持续亏损,引起许多人对很多人咖啡馆、乃至众筹创业模式的怀疑。
  经常跑去各地看特色咖啡馆的孟起对此并不惊讶,“南京的那家已经倒掉了”,他认为包括南京、杭州等地的很多咖啡馆,都存在财务不透明,股东权责不清楚、人多决策乱的问题,经营不善是意料中事。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很多人咖啡馆已经失去了最初成立的意义,如安徽合肥的“很多人”,采取了非常职业化的方式,聘请专职董事长和职业经理人,股东们变成了甩手掌柜,与一般公司股东无异。
  孟起表示不排除苏咖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但是更多的,他对苏咖充满信心。“因为从筛选股东开始,我们就形成了一个有共同诉求的团队,这里聚集了大家的梦想和智慧,我们相互尊重、包容,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与竞争力。”
  至于众筹,孟起认为其基础是信任,如果是抱着纯粹投资的心态,这种模式将很难复制与嫁接。苏咖成立后,不时有人找到他,索要招股说明书,希望按照苏咖的形式开餐馆、酒吧或者其他,通常孟起会把说明书给他,然后耐心地表示自己的观点。
  众筹的兴起源于美国网站kickstarter,当下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六大模式之一,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避免了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而这正是苏咖成功的因素之一。苏咖的众筹不仅仅在于资金,还在于经营智慧的集聚和管理经验的分享,此外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树立,初期净利润补充流动资金,以及低调而不失层次的定位,客户认同感的培育都铸就了苏咖的与众不同,从而抓住了应有的客户群。应该说,苏咖的经营贵在小而特,其股东结构、筹资方式、市场定位等因素决定了不可走连锁经营的道路。就目前看,苏咖对资金需求不大;如需要资金,可考虑利用适量银行信贷补充流动资金,净利润用于分红或转入资本公积用于长远发展。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 电话直呼

    • 13484040243
    • 13588702584
    • 0571-86923891
    • 客服 :
    • 客服 :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